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李鹏 王怀 王国平 陈君 王若晔
《四川日报》2022年08月04日 头版转03版
原文如下↓
7月28日,大暑时节,川中盆地烈日灼灼。
同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锂电之都核心区——遂宁射洪的产业发展。
“从这张图上,全国锂电产业的发展动态,一目了然。”在天齐锂业有限公司办公区,站在中国锂电大数据平台巨型电子屏前,射洪市经济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倪鹏向前来考察的投资商讲解。“8天前,射洪市跻身《2022赛迪百强县榜单》,位列第98位。”
从30年前第一家国营锂盐厂诞生,到如今构建起“锂矿资源开发利用、电池材料生产、锂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生态圈,射洪市成为全球锂电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一环。
地处四川盆地中心,交通区位并无特别优势,资源禀赋并不厚积,但射洪却从一座“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小镇,不断成长为四川唯一的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四川11个县域经济发展强县之一。射洪做对了什么?
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来到射洪,观察工业强县的射洪现象。
7月27日,俯瞰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30年前射洪第一家国营锂盐厂诞生,如今射洪已形成“锂矿资源开发利用、电池材料生产、锂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生态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摄
“努力到让自己无能为力”
——以拼创精神齐抓发展
“一期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8个月就建成投产,创造锂电行业的‘射洪速度’;二期项目也只要9个月时间。”7月27日,调研组见到四川富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俊波,汗流浃背的他,这几个月一直“蹲守”在厂区。一方面是稳产量。4月以来,公司每天的产量都远超年度任务日平均水平,“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做增量,拔地而起的年产6万吨锂电正极材料二期项目正冲刺8月投产。
几公里外,在射洪经开区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新晟海年产1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7月20日开工,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值约70亿元。这是深圳盛屯集团有限公司在射洪布局的第4个锂电项目。
在盛屯集团西区总部副总经理蒲衡眼里,从2017年落户至今,之前的山坡荒地已成为全国锂电产业发展的重要热土。
这片热土正在全面增产扩能。目前,射洪已引入盛新锂能、富临精工等9家上市公司,拥有锂电相关产业企业35家、产业项目49个,成为西部地区锂电产业链最完善的集中区,初步构建起锂电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关联企业产品可实现“足不出市,互为仓储”,预计今年锂电产业将实现产值300亿元。
这片热土正在全力拼抢发展。作为公司股东和产品客户,宁德时代派专员每天守在富临新能源公司的工地。“当初以为他们守不了几天,没想到一守就要守到二期达产。”杜俊波说,锂电拼抢激烈,只有全力以赴拼快、拼好,才能闯开市场。
努力到让自己无能为力——这是调研组在射洪市经济主战场上,听到的流传已久的一句话。
6月8日,射洪被授牌“中国白酒之乡·射洪”,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也正式挂牌成立。
“市领导带着专班天天盯着我们的增产扩能项目。”射洪沱牌舍得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王勇感叹,“动作慢不得”,年底要在已有窖池的基础上,窖池数量突破1万口。
“6万亩舍得酿酒专用粮基地里,专业粮长势正好,糯红高粱已到收获季。”射洪市市长王能介绍,为确保舍得酒业用粮需求,规划建设的20万亩酒粮产业带正加快形成。
7月28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郑小明带着团队到射洪“答辩”——投标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规划设计,“当地党委政府希望我们一起尽全力打造精品。”
数据显示,上半年,射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
“以‘硬举措’提升‘软环境’”
——以创新担当支撑发展
以锂电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为什么能在射洪见势成效?落户射洪的众多企业家对调研组给出几乎相同的答案:营商环境。
在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谭晓政看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源于射洪党员干部的“创新担当”,源于以“硬举措”提升“软环境”。
从1966年开始,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战略,为射洪注入了工业的基因。20世纪90年代,搭乘能源革命的“东风”,国营射洪锂盐厂于1995年建成投产,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三家锂盐生产企业之一。
2004年,射洪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当时想参与进来的企业很多,一家香港企业给的价格最高。”射洪经开区锂电产业局局长张一帆说,经过综合考量,射洪引入具有锂盐原料优势的成都天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次从“国有”到“民营”的产权改革,开启了一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锂行业格局的“风暴”。
为何选择射洪?天齐锂业(射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俊德十分感慨:这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对锂电行业的深刻认识、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2007年射洪锂盐厂股份改制为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射洪市的推动下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此后,射洪保持对锂电产业发展的定力,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规划6.94平方公里的锂电产业园,并创新组建专职服务产业发展的锂电产业局。2013年天齐锂业准备斥资30.41亿元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公司51%的股权。为支持完成这场跨国收购,政府倾尽全力。蔡俊德说,当地给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完成此次收购。
泰利森锂业拥有全球最大、开采条件最优秀的矿石锂资源,这次收购让射洪加强了锂原料供应的话语权。
类似的场景此后还有发生。2017年,盛屯集团首次在射洪布局锂电项目。因为市场低迷,叠加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低迷,企业投资步伐一度放缓,新项目推迟建设。
“但我们通过研究认为,锂电产业即将爆发。”射洪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廖晓华说,“我们再次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担保,协调遂宁市、四川省等国有平台,通过产业基金支持的方式,向盛新锂能旗下子公司遂宁盛新投入1.2亿元,加快推进年产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的开工建设。”正如射洪市政府所判断,锂电材料的供需在不久后就发生转变。如今,遂宁盛新已建成投产。
“如果当初没有射洪市的担保,我们很有可能错过这一轮产业发展的风口。”蒲衡说。
“政府以金融手段助企纾困,有一定风险,但若没有创新做法,没有担当精神,射洪锂电恐怕走不到今天。”廖晓华说。
基于前期探索,射洪设立20亿元锂电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锂电园区建设、锂电企业发展。
调研组还注意到,通过创新担当,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已形成一定的“射洪经验”。
2014年,射洪引进民营企业绿然科技集团,建起民办民营科技园——“四川射洪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
“产业园现在是满园状态,已引进锂电新材料等高新产业项目70余个,引入总部经济项目2个。”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四川绿鑫电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晶说,“民营企业办园区的多,但办成的少。”
为何能在射洪办成功?“因为射洪对专业人士意见的尊重,对企业家精神的尊重。”李晶说,射洪在做好服务、监管等职能后,其他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
在2016年沱牌舍得集团的改制过程中,射洪也探索出一条“混改”的实现路径:引入战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调研期间,几乎每位企业家都会讲起射洪在项目建设等各个方面推行“穿透式”“全链条”的“贴身”服务:积极搭建“射洪锂话”等政企交流平台,建立“信访举报双通道”“护航10分钟”等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置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
“目前射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园区1个,四川省制造业‘贡嘎培优’企业2家。”射洪市经济科技局局长罗林说。
“以满格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自主科技引领发展
4月28日,2022“锂电之都”产业生态及供应链大会在射洪召开。会上,国内第一个以地区冠名的全国性锂电产业指数、第一个国内大数据平台智能发布的锂电产业指数——遂宁指数正式发布。
赛迪集团总经理兼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介绍,该指数是锂电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产业投资的风向标。倪鹏也认为,遂宁指数的发布,是射洪引领锂电行业话语权的“软实力”。在这背后,除射洪已具备的产业基础外,还有面向未来储备的硬核技术支撑。
2018年5月,由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绿然科技集团和四川射洪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建立的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射洪锂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启动,以成果就地孵化方式完善射洪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提升锂电新能源企业的核心创新技术竞争力。
在天齐锂业,锂资源与锂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则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该实验室2016年由四川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以解决锂资源和锂材料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调研组注意到,该实验室以著名盐湖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3项;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或国家标准10余项,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
在应用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四川富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正极材料,已是市场上最先进的第三代产品,第四代产品正在预研开发。杜俊波说,“差异化工艺,将是领先行业的卡位战。”
产业链的下游,四川蜀矿环锂科技有限公司的10万吨/年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已于7月12日开工。“新能源电动车绝大部分还没到淘汰年限,但时间也不会很久,谁布局得早,谁就掌握了先机。”公司董事长李敬曾先后担任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组长、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他向调研组描绘了一幅产业画面:“未来射洪将是四川乃至西部最大的锂电池回收基地,而且我们拥有全行业领先的技术。锂电池回收,不仅使射洪锂电产业链形成闭环,同时又为射洪再造一座‘锂矿’。”
看好锂电产业在射洪形成的资源掌控优势、环境容量优势、要素成本优势以及产业集群优势,企业纷至沓来。
“但我们看中的并不是低效重复地做大体量,而是如何保持产业领先,如何以满格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谭晓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