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宋瓷猜想:800年前大宋时期的遂宁人有钱吗?

2018-12-05 14:39: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毛中胜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消息(记者 毛中胜)要有怎样的富裕繁华,才配得上留在遂宁的这批精美绝伦的青瓷。我的脑海里总在想,800年前大宋时期的遂宁人,究竟有多有钱?

我们今天大力发展经济,不过40年,百姓的幸福生活已经显而易见。而从宋朝建国时起,一直到1234年蒙古帝国发起消灭南宋的战争,200多年里一直在大力发展经济。

在宋朝,经商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让自己有钱,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上到皇帝,下到农民,都觉得搞经营天经地义。中国第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朝代,在宋朝;宋朝立国,即颁发一系列“恤商”法令,宽待商人,鼓励商业。甚至商人后来还获得了从政的权利。在修改法律法规时,还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听取商人意见,用法律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

国家层面的外贸战略是“一带一路”,陆路不好走,就搞“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卖到亚洲其他国家、非洲甚至全球,赚取大量外汇。和周边国家,则大搞自贸区,比如,以日用品换取辽国的马和羊,获取巨额的贸易顺差。100多年间,将辽国的优良战马都换来装备大宋部队了,曾经令人忧虑的边患逐渐弱化。

因此,宋朝的货币成为国际之间的硬通货,GDP全球第一,就跟今天的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样。在国内,宋朝大搞经济产业示范区,划片生产。遂州当时的支柱产业是井盐和糖霜,是全国第五大糖业产业区。

在以赚钱为主要生活目标的宋朝人,富裕起来后,又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呢?

他们生活精致,吃得相当有格调。同事肖姗姗在《梦回大宋 四川人原来也是“实力吃货”》一文中说,在宋朝,人们就流行吃刺身了,而且下馆子与叫外卖都是当时潮流。宋朝的大文豪如苏东坡、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黄庭坚等,几乎都爱吃鱼生。

他们花钱大方,买东西非常任性。连农夫走卒都穿丝质的鞋子,以至于司马光都看不下去了,直呼奢侈。六月栀子花刚出来的时候,卖得很贵,而宋朝美女为了“一时之娱”,争相抢购,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们爱好时尚,喜欢纹身彰显个性。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等,都有一身好“刺青”。而且男人喜欢头戴鲜花,是当时活得最精致的仔。

他们不设宵禁,夜生活丰富多彩。夏日的晚上,大城市的街上有各种小吃,甚至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这样的冰淇淋冷饮。

是的,这就是宋朝,重文轻武,商仕同举,文艺流行,人民普遍有钱,讲究,追求更高的雅趣品味,宋瓷这样高洁脱俗的器物,应运而生。以至于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到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200多年太平日子里,大宋遂州,有着怎样的高光时刻?

在宋朝,首富之地在江南,其次就是天府之国了,有“杨一益二”之说。在四川,除了成都、梓州之外,鼎盛时期的遂州,是第三大商业发达城市。

遂宁在北宋初为遂州,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升为遂宁府;宣和五年(1123年)又升为遂宁都督府。在宋朝,相当长一个时期,遂州为省政府(梓州路转运司)和军区(梓夔两路钤辖司)驻地,统领川渝。

是什么因素促使遂州有此机遇呢?那就是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繁华的商业氛围。

涪江流域恰好在巴、蜀之间,通过长江、嘉陵江、涪江联运,发达的航运体系,让遂州成为了联通成都、梓州、夔门之间的重要码头城市。

范成大在《遂宁府始见平川喜成短歌》一诗中说,“将士欢呼马蹄快,康庄直与锦里通”,可见在遂州与成都之间,有一条当时的高速公路,直接联通。

水运发达,交通便利,链接巴蜀,贵为省会城市,还有自己的支持产业,恰逢整个时代全民皆商,宋朝的遂州,在200年里迅猛发展,出土的这批国宝宋瓷,或就是那个繁华都市的最好见证。

这是一批怎样的器物?荷叶盖罐、龙耳簋式炉、青白釉梅瓶、三足蟾形水盂……以南宋后期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为主,仅国家一级文物就达29件,总数则多达985件。

为什么宋朝人如此热爱青瓷?或是因为,这是当时上流社会、文人雅士赏玩的基础性产业。

在宋朝,人们热爱着一切文艺的事情,焚香饮茶、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寻幽、对酒当歌、弈棋读书、采撷侯月,如此等等,尤以“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为最,成为宋朝人的四艺。

在宋朝,焚香蔚然成风,以动物造型制造熏炉形成一种风格。精致陶瓷香炉备受青睐。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至于插花,恐怕再没有一个时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热爱鲜花了。宋代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此外还有牡丹节、万花节等等,随时都在赏花。前面说到的宋朝男人喜欢头上插花,其实刚开始男人们也是拒绝的,但是朝廷总是喜欢当朝赏花,并且令大臣戴起,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全民风行。时尚这个东西,真是难以捉摸。

而家里插花,则是随处可见。高翥在《春日杂兴》一诗中写道:“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有些风雅的文人出游,也要携带桌几,“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经商氛围这么浓厚,怎么能少了宋朝的商家,他们也喜欢用插花、挂画来装饰酒店、茶坊。就连简陋的路边小店,也以插花为装饰,杨万里就写道:“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时光倒回800年,南宋后期,涪水环绕的遂州,车水马龙,商船林立,货运繁忙。市场、货运、仓储,俨然已成体系。一个商人,我们姑且叫他钱老板,经营着瓷器生意。

依靠强大的航运体系,他将江浙一带的精品瓷器,龙泉窑的青瓷和景德镇的青白瓷,通过水路先到遂州,再走陆路转卖到成都等地。这些瓷器,有做供品用的,更多的是生活器具,香炉、酒具、茶具,以及花瓶,应有尽有,越做越精美,以满足达官贵人及文人骚客的精神需求。数十年的经营,钱老板赚够了钱,也囤足了货。特别精美漂亮的器物,如荷叶盖罐,已成为他的镇店之宝,他是不会轻易出手的,所谓在商言商,待价而沽,他在等待更适合的买主。

然而,灾难突如其来。蒙军要打过来了的消息,一波接一波。江南的水路已经恰断,通往成都的陆路也已不通。人心惶惶,物价飞涨,战争,突然掠夺了一切繁华。钱老板别无选择。高贵瓷器这类奢侈品,突然成了烫手山芋,所有的富贵戛然而止。出手不可能,退货不可能,带走更不可能。但这批瓷器又贵比黄金,只有埋入地下,等待下一个和平时期的到来。

这是大宋遂州最贵气的十二时辰,在蒙军到来前夕,他请了一批工人,按最稳妥的方式进行了埋藏。事实上这样处理也确实非常稳妥,800年后重见天日时,这批国宝宋瓷还基本上保存完好。

天亮之后,没有人知道钱老板去了哪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窖藏地呆坐一夜后,钱老板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消失在深巷,再也没有回来……

(1235年,蒙军大举入蜀,第二年冬,其西路汪世显部袭掠遂州。到1242年,蒙军攻破遂宁府。遂宁这批国宝宋瓷,应埋藏于此之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