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立:搭平台 建场景 用城乡融合共生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www.scol.com.cn (2019-01-15 14:58:23) 来源:今日建行
编辑:毛中胜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国有大型银行,建设银行秉持责任担当和开放共享理念,从城乡融合共生的视角,搭建城乡对接、双向赋能、互惠共赢平台,用大场景、大连接、大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展现了“服务大众安居乐业 建设现代美好生活”的使命情怀。

站在新的起点

展望乡村美好未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成就举世瞩目。在这一进程中,人口、土地、资本、金融在城市空间中良性互动,带动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产业崛起,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当这种循环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良性循环受阻,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脱实向虚等系统性金融风险症候。

城市面临“成长的烦恼”,乡村也有“衰退的困扰”。过去多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资源和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广大乡村出现了土地撂荒、人口外流、产业凋敝和基础设施薄弱等“乡村病”。“马太效应”之下,流动的城市与停滞的乡村,犹如经济社会版图的两条岔流,渐行渐远。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城市和乡村共处一个生态系统,互为依存又相互平衡,农村包围着城市。乡村是城市的“菜篮子、米袋子”,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农民。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不仅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更可持续、更有后劲发展的要求。

乡村巨大商机已到喷薄欲出的临界点。政策、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正在向乡村积聚,蓄势待发,推动乡村大整合、大变革。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国家为乡村发展勾画出一幅清晰可见、努力可达的美好蓝图。农村土地确权、置换流转和产权交易所等市场化趋势逐步深入;乡村空间与信息科技、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农村电商、田园养老、田园综合体、社区支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民宿等新业态不断出现;农民工回流、城市休闲阶层等“适居性移民”等特殊群体涌入乡村。乡村已处于大转型、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城乡对接融合

寻找振兴乡村力量

商业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积累弱,历史欠账多,抗风险能力差,自身系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无法有效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市场化方向,通过城乡对接寻找动力来源。

绿水青山是城乡融合共生的根基。乡土风情、农俗文化、民居宅院,拾回心深之处的乡愁记忆。瓜果采摘、农田劳作、食品加工,感怀悠久深厚的农耕文明。山清水秀的乡村成了人们向往的去处。“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相得益彰。

实施城乡对接,把乡村塑造为城市的消费空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发挥乡村山清水秀的比较优势,让城市社会在自然环境、生态农业等乡村空间领域进行系统消费,绿水青山就会成为金山银山。

大连接推动大发展。未来城乡对接和立体融合,将从产业、设施、消费、主体全面铺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互惠共赢。通过产业链和价值链互联,推动城乡双向赋能,促进产消两旺;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通,提升乡村 “颜值”,让市民下得去,留得住;通过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机会共享,增加城市“温度”,让农民工进得来、能安居;通过城乡优秀文化共融,城市为乡村注入文化含量,乡村为城市增添生活气息,实现城乡包容发展。

把握时代风口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再铸发展优势

大融合和大变革,往往酝酿大机遇。乡村是新一轮扩内需的主战场,也是继城市化之后的又一轮历史性机遇。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推动,乡村振兴也必将为金融业提供无限发展空间。

催生一批新产业和新业态。农业与新一代信息和生物技术、健康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将催生休闲农场、市民农园、乡村民俗、高科技农园、文化创业农园等一系列新业态和新模式。

带动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化相比,乡村振兴涉及的产业更广、链条更长。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涉及到光伏行业、垃圾分类、生物发电、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建筑材料、设计施工等。乡村振兴将对消化过剩产能形成有效支撑,加速高新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激活一片乡村沉睡资产。城乡有效融合,将最大程度唤醒和激活农村耕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沉睡资产,让乡村土地也成为财富之母。随之而来的财富效应,将显著提升乡村综合消费能力。

通过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乡村绿色发展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金融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并在这一进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 建场景

用大连接大服务促城乡共赢发展

建行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劳动者港湾”、成立建行大学,打破城乡“割裂”思维,从融合共生的角度,搭城乡对接平台,建城乡融合场景,推普惠金融产品,走出一条国有大型银行参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可推广之路。

搭建乡村综合赋能平台,跨界整合资源。发挥建行体量巨大、网络广泛、深耕社区的优势,携手产业实体,推动产学研跨界协同,搭建融合城乡、供需对接的平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要素在平台上集中集聚,在城乡主体间畅通流动。

——携手实体产业龙头,打造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与海尔集团合作,打造“裕农小顺”平台,为乡村提供金融+产业综合服务方案。在青岛实现了1000个村庄的覆盖,受惠人群达50万人;到2020年,“裕农小顺”乡村触点将达到30万个村庄,为全国50%的乡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与北大荒集团、地方政府合作,打造“智慧乡村”平台,覆盖农村土地流转、涉农产业链、智能政务等六大场景,短期内实现了近亿元信贷投放。与云南省花卉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推出“龙花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场内场外互通的产业链闭环服务体系,3100多户小微花商和3万多花农直接受益。

——依托善融商务平台,架起农产品销售“鹊桥”。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免费用等措施,帮助乡村产业树品牌、拓渠道。在扶持乡村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利用善融商务开展“黔货出山”等活动,“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开卖40分钟4000箱果子被一抢而空。截止到2018年11月末,善融商务已入驻823个贫困县的3866户企业商户,累计开设25个省级扶贫馆,开展200余场专题营销活动。平台将探索引入乡村旅游场景,带动更多乡村脱贫致富。

——践行建行大学宗旨,启动“金智惠民”工程。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扶贫对象、涉农群体、基层乡镇扶贫干部等普及金融知识,解读国家政策。让更多乡村产业带头人、普通劳动者受到高质量的学习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实干人才。截至2018年12月中旬,已举办538期惠民培训班,培训人员近5万人。

引入普惠服务场景,解决社会痛点难点。场景是客户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触点,重构消费者体验的要素。针对社会民生痛点,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运用集约化运营理念,努力用金融力量提供系统化场景解决方案。

——推出“劳动者港湾”,让城市街角有触手可及的温暖。环卫、交通、保洁、保安、物业、搬运、家政、快递、餐饮…… 城市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在建行1.4万个“劳动者港湾”,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手机没电了能充电,饭凉了能加热。用小善汇大爱,源源不断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针对农民工讨薪难,创新“民工惠”服务场景。以产业链视角,围绕政府、企业和农民工各方痛点,有效解决了去哪儿能挣到钱、如何及时足额拿到钱、怎样管好用好钱等问题,着力引导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民工惠”目前已在广东、北京、山西等13个省市成功落地。

——为实现农民工的城市安居梦,定制专属房源和租房场景。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特定需求,在“CCB建融公寓”“CCB建融家园”开辟租房专区,建设“农民工之家”集中式住房租赁项目,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安家居住方案。

——打造“村口银行”,着力建设农村金融生态。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基础上,引入民政、教育、医疗等刚需、高频场景,打造普惠、开放共享平台。截至2017年底,建立了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9万个普惠金融服务点,近600万农户享受了金融服务便利。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精准滴灌“三农”。依托平台和场景信息,深挖产业链需求,推进普惠产品创新。当金融透过具体场景精准滴灌时,普惠金融就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依托“龙花拍”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户量身打造“普惠快贷—云花贷”产品,提供“移动支付+便捷支付”服务,完善从花田到市场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依托“智慧乡村”全景平台,推出农信云贷、地押快贷、垦区快贷等产品,从供应链视角提供助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

——依托同业合作平台,为县域中小金融机构定制化风险计量、债券二级市场交易等赋能产品,助力其更好服务域内客户。

——依托“民工惠”和农民工安居场景,面向小微劳务公司、农民工住房租赁项目,提供简单、高效的全方位融资服务。

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事实是最生动的教材。在促进城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建行已经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围绕服务城乡产业链互接、基础设施互通、城乡居民互动,将会推出更多开放的平台、便捷的场景和精准的服务。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回顾历史,建设银行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节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中实现繁荣发展。今天,乡村振兴的浩瀚东风,也将为建设银行开辟出更加广阔的业务蓝海。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新闻热线:0825-2988167 群众来信邮箱:1772873478@QQ.com)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