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十二五”时期遂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http://www.scol.com.cn  (2015-12-03 09:35:07)  来源:遂宁日报  
编辑:陈岳海记者 姚波 杨小东 王维 邹霞  

奋力建设大美新遂宁

——“十二五”时期遂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党中央作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决策带动形成“新常态”,省委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等重大部署直接催生遂宁裂变。在遂宁发展史上,是怎样刻画这承上启下、为全面小康攻坚做好铺垫的五年?

这是转型攻坚的五年。遂宁响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十二五”时期,市委确定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取向,统筹城乡、“三化”联动的发展战略和枢纽拓展、产业壮大、城镇优化、文化振兴、环境提升、民生改善等“六大兴市计划”的实施路径,从理念到实施层面的再度升华,绿色在全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入推动着整个区域发展的转型升级。

这是跨越发展的五年。2011年以来,我市GDP年均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2010年翻了一番。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5:51.8:26.7调整为17.2:55.5:27.3。

这是同心奋斗的五年。在“6·30”特大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面前,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共同抵御自然侵袭,克服重重困难,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当省十二运会等重大赛事在遂宁举办时,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办好这一件件盛事,为遂宁赢得了喝彩。这是新时期遂宁精神风貌的昂扬,是遂宁以“友善、包容、创新、奉献”为内容的城市精神的胜利。

为谱写中国梦做出遂宁贡献,建设大而美、富而强、优而雅的新遂宁,是我们的共同梦想。如今,我们走过一段奋斗历程,回望昨天的足迹,铭记过往的得失,更思考明天的前路。

专注转型定力 开创发展新境界

在这个冬天,位于安居的江淮汽车西南基地却一片火热。从今年12月起,江淮汽车西南基地进入全面批量生产阶段,年产目标15000辆。江淮还有更大的布局,将把集团的轻卡车型业务全部转移到遂宁。

仅仅20个月,江淮从落地遂宁到全面批量生产,这样的“江淮速度”正是过去五年“遂宁速度”的生动写照。

这样的“速度”在灵动的数据间清晰可见。2011-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2014年增速居全省第6位;全市人均GDP达到24691元,比2010年增长106.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68亿元,年均增长16.5%,投资率居全省第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70亿元,年均增长22.3%,增速居全省第9位,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

要速度更要效益。“十二五”伊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题就承接着转型的历史使命,特别是省委要求遂宁“发挥优势,干出特色,走在全省前列”。新的起点、新的要求,需要更大的智慧、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

此前一路探索,遂宁树立起绿色发展的标杆。将绿色发展根植于这片土地,将绿色发展升华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取向,明确了统筹城乡、“三化”联动的发展战略和枢纽拓展、产业壮大、城镇优化、文化振兴、环境提升、民生改善等“六大兴市计划”的实施路径,目标直指加快构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和成渝合作区域合作中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力争在全省丘陵地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大而美、富而强、优而雅的新遂宁。

以三次产业为核心的升级之旅全面上路——

农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规划建设了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猪肉出口量、创汇均居全省第二;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锂电材料、油气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7.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215亿元,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工业集聚度达80.7%,遂宁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六大重点服务业加快发展,遂宁被评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转型转出活力与动力。“十二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5:51.8:26.7调整为17.2:55.5:27.3。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等7个重点领域78条政策支持措施。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8%。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2%,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转型的能量在各个领域集聚、散发。以打造南向开放桥头堡为代表的大开放格局,以三次产业整体提升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归雁经济”为代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昭示着遂宁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

保持改革惯性 激发跨越新动力

“每年都可以收到土地流转金1400元左右,加上打工的钱,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自2014年开始,船山区河沙镇三元村村民冯问全将确权后的2亩田流转出去,不再忙于农活的他和老伴开了一间小超市,每年有1万多元收益,让老两口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

土地有了“证”,农民心中有了“底”,土地流转有了“谱”。三元村的变化,始于一项农民的“定心工程”——2012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整体推进市。历时3年,目前全市5个县(区)已完成了107个乡镇、园区,764368户368万亩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同时,遂宁全面拉开了另一项“国字号”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9月,遂宁被确立为全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试点市。改革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今年前7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430户,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01268户。

一时间,遂宁大地上改革大潮此起彼伏。2014年3月,《中共遂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遂宁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在遂宁改革发展的史册上,果断按下了快进键。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遂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减,力度不减。仅2014年一年,就通过了25个专项改革方案,梳理出15个方面233项改革任务和127项重点改革事项,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占大头,并涵盖党的建设、行政审批、文化教育卫生等方方面面。

遂宁的血液里从不缺乏改革基因。“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在中省系列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指引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演绎了一幕幕改革发展大戏,屡屡展现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形象——2011年10月,遂宁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丘陵地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市;2013年9月,遂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15年4月,全国16个城市进入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遂宁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改革春风吹,发展马蹄疾。疾驰的改革步伐,正加速转变为推动遂宁发展的强大动力。受益于农村改革,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34.7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30%;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9.21亿元和9482元,较“十一五”末增长27%和76%……

受益于国企改革,遂宁国企经营效益逆势攀升,去年全市国企资产总额超过850亿元,同比增长10%。

受益于科技创新,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328亿元;全市专利总量达到5238件,较“十一五”末增长223%;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深入推进,组织实施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42项,累计带动实现产值79亿元。

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合作。借力国家战略,遂宁深化与东盟等地的经贸往来,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推进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遂宁成为外商投资的“掘金地”——2014年,全市到位市外资金首破400亿元大关,在遂落户的500强企业累计达19家,成功引进万达广场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目前,遂宁进出口获权企业达262家,“遂宁造”产品行销155个国家和地区。

乘着“一带一路”的战略东风,我市积极对接国家规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格局越来越大。2014年,全市进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总额为3亿美元,同比增长50%,东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秉承“新型化”理念

提升城镇发展新水平

11月25日,四川媒体“传媒+”创新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会嘉宾参观考察了世界荷花博览园和莲里主题公园,对这里的优美风景赞不绝口。“城市更美了,更有线条、更有韵味了……”越来越多的人如此描述遂宁城市——涪江、渠河、联盟河穿城而过;东山、西山隔城相望……两山三水夹一城,山中有城、城中有水、水中有洲,水天一色的景致形成了生态山水城、现代花园城、观音文化城“三城”融合的独特城市风格。

这些让人赏心悦目的城市风景,谁能想到五年前这里还是泥土包。

5年来,随着河东湿地公园、滨江北路湿地公园、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东西山森林公园陆续建成,出门逢绿见水,开放式的公园已经镶嵌在市民家门口。

清晨,拨开窗户,一眼览尽湿地风光,迎来第一缕温暖的阳光,遂宁人惬意的山水田园生活由此开始。凭借依山傍湖而居的优越条件,遂宁成为宜居宜业的最佳选择。湿地公园的晨练者、联盟湖畔的垂钓者,都是遂宁绿色、生态、宜居的和谐剪影。

五年来,遂宁城市之变可圈可点。蓝光来了,万达来了,保利来了……香江国际、万达广场、江语城、欧洲新城、南滨帝景、遂宁摩天轮、遂宁体育中心……新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新地标。五年来,中环线、快捷通道、涪江四桥五桥加快建设,过江隧道、遂资眉遂广遂西高速陆续通车,遂宁构筑起城市大交通新格局。

这五年,遂宁不仅变美了,更变大了。这一切源于城市总规修编工作。新修订的城市总规确定了遂宁中心城区“南延北进、拥湖发展,东拓西扩、依山推进”的战略思路,打破原来局限于高速公路环线内发展的模式,构建成“一核两带三片”市域城镇发展体系和“一城两区五组团”开放型、组团式百万人口大城市发展格局。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已建成“1环6射”高速公路296公里,形成“3向7线”237公里铁路路网,安居机场建设推进顺利,三仙湖水库、毗河供水一期、群英水库、祥凤寨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开工。打鼓滩电站投产发电,柳树电航工程即将建成。

规划的提升、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城市品质。2014年,遂宁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选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遂宁以优越的软硬环境美名远播,对资源的吸附能力日趋增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已成为成渝经济区乃至西部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

坚持统筹之法

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11月,蓬溪县赤城镇下店子村传出好消息。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村里引进了养牛大户和青花椒规模种植户,为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贫困村的“帽子”或将在不久后彻底摘掉。

谋民生之利,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于是,遂宁坚持城乡统筹,让贫困村脱贫的扶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

2011年,我市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写进市委一号文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大发展时机。2012年至2015年,市委一号文件专注“三农”工作,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

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带着这样的情怀,我市牢牢把扶贫开发放在心上、抓在手上。2012年以来,全市紧盯边远落后区、旱片死角区、水库淹没区“三大贫困区域”,发展特色产业95万余亩;新建通村通组水泥路1952.43公里。同时,实施劳务品牌、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培训,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帮助农民实现脱贫。

此外,政府加大投入,一笔笔资金如活水一般涌向贫困地区。2014年,我市争取上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387万元,市本级拨付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41万元,整合行业和吸纳社会资金1.38亿元,全部用于贫困村建设。这一年,全市交出脱贫20.92万人的成绩单。2015年,贫困村开发再加码。今年上半年,全市已脱贫2.3万人。

消灭贫困是一场持久战。目前,在全市扶贫攻坚“记事簿”上,仍有323个村顶着贫困村的“帽子”,仍有15.6万农村贫困人口。市委、市政府改变“作战策略”,实施精准扶贫:323个驻村帮扶工作组对省定贫困村“全覆盖”,476个联系部门(单位)参与联系帮扶“全覆盖”,93338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9971名机关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全覆盖”。

众志成城换新颜。如今的遂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速推进,公共服务正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正向农村辐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逐步实现向新农村、小康村的嬗变。

五年间,全市民生工程绘出坚实轨迹:2014年,在十大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21件民生实事,直指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难题。

五年间,全市民生类支出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72.43亿元到2012年的90亿元,十大民生工程和21件民生实事向急迫问题和困难人群倾斜。

五年间,城乡群众也在温暖中前行——201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5%以内;在全省率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进城农民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为补充,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正从有饭吃、有学上、有房子住的基本需求层面,向读书免学费、养老不用愁、看病能报销、困难有人帮全面升级。每一个遂宁人,都正在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和梦想实现的惊喜。(记者 姚波 杨小东 王维 邹霞)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新闻热线:0825-2988219 微信爆料:四川在线在遂宁)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