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村规民约》 “约”出梓桐新风

http://www.scol.com.cn  (2017-07-24 09:41:11)  来源:遂宁日报  
编辑:毛中胜记者 颜朝辉  

7月19日,距离船山区河沙镇梓桐村村民补永红搬入村民集中安置点的新家已经过去了20天。作为村里的随迁户,补永红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住上了新房。没有大宴宾客,一桌家常饭就是补永红的搬家酒,而这桌简单的乔迁宴与他家院墙上刻下的村规民约相映生辉。

“娶儿媳、嫁闺女,不铺张、不浪费;大广场、小院坝,拉家常、邻里亲……”在安置点墙上,短短200余字的《村民公约》在传统文化与廉洁文化相结合的同时,有效维护了秩序,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村规民约走上墙

良好新风烙心底

按照“五个一批”分类,针对贫困村“一低十有”住上好房子的标准,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梓桐村采取集中安置方式,改善了90户293人的居住环境。今年2月,随着村民集中安置点完成,当地村民对新居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大家都盼望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条规来维护新居秩序、推动文明建设。

为此,村委会召集党员、村民代表、退休教师十余人草拟村规民约初稿,并广泛发动村民共同参与。

“人情风、攀比风在农村比较普遍,既铺张浪费又加重了村民负担,群众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参与制定公约的唐明仕想到的第一点便是将杜绝铺张浪费写入公约。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公约,现在村里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需要宴请的事大家都尽量控制人数。

在搜集整理涉及群众生活的内容30余条后,村委会把村里一些得到群众认同的土政策、土办法合理化,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使村规民约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兑现。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得到村民们认可的《梓桐人家村民公约》在新居广场附近的挡土墙上正式“亮相”。

村规民约上了墙,更要入心入脑见行动。走在整洁的安置点,看不到丢弃的塑料垃圾、纸屑,连烟头也没有。保洁员蒋开成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见垃圾、弯个腰,分类装、好习惯;种花草、护绿化,保清洁、美家园”这条公约,几乎没有村民乱丢垃圾现象出现。

“如今不光是大人,就连村里的小孩都对公约倒背如流,大家也都自觉遵守。”村民赵仕全说。

兴村立业促和谐

脱贫致富干劲足

从环境整治到文化建设,从家庭美德到社会公德,村规民约都有明确规定。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为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提升村民行为标准的指南,不仅调动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真正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看得到的环境变美了,看不见的环境也在悄然改变。 “以前赡养老人的问题,村里时常有纠纷,定了村规民约,村干部调解矛盾顺手多了,夫妻吵架、邻里不和的情况也越来越少。”村委会负责人说。

制度上了墙,产业也进了村。在集中安置点的山下是村里发展的莲藕产业。“村民发展了318亩莲藕,还租了185亩地给十里荷画。此外还发展了养殖和重要产业。”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十里荷画”景区“花海”“四季滑雪场”等项目的打造,越来越多村民得到了家门口工作的机会,种植花草、搬砖铺路……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不用奔波在外,让村民喜出望外。

2016年,梓桐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补仕明便是脱贫队伍中的一员。“挖田藕一天最多能挣500多元,从头一年的7月可以干到来年的3月,一年下来能挣3万元。”补仕明说,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干劲也越来越足。

如今的梓桐村,文化广场上有孩子们嬉笑玩耍的身影,有闲暇时节妇女们健身锻炼的舞姿,还有老人们聊天散步的悠闲,不时有孩童来一段“新农村、倡新风,村内事、多商量……”的乡村版“三字经”。(全媒体记者 颜朝辉)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新闻热线:0825-2988219 微信爆料:川报遂宁)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