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船山区农村“三变”改革:荒地变“活资产” 贫困户变股东

2020-03-13 10:37:0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毛中胜王若晔

惊蛰时节,春暖花开。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树旁,走进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万福村,放眼望去土地平整,李子树苗整齐划一。

这里曾是撂荒地,现在是唐家乡“羌凤李”农业园区的一部分。2月26日,经过长期考察与调研,唐家乡携手四川果益公司,在万福村、金塘村开启4000亩“羌凤李”产业项目的建设。一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探索路径在唐家乡铺开。

产业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基金“模式,项目为核心,龙头企业、村集体、村民、平台公司四方参与,紧密捆绑。具体来说,果益公司出资600万元,负责”羌凤李“产业建设、经营及管理;遂宁市船山区平台公司天穗公司以遂宁市林业局(唐家乡帮扶单位)支持的500万元专项资金入股产业项目,变资金为股金;村集体组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以土地资源入股产业项目,变资源为资产;农民以土地入社变身股东,按土地占股分红,实行“保底分红+收益分红”。

项目实现收益后,企业、合作社、农民、平台公司分别按照55%、2%、30%、5%的比例进行股权分红。其中,项目收益的8%将作为产业发展及风险基金。在未无特大自然灾害情况下,果益公司保证2022年试挂果、2023年初挂果亩产150公斤以上,2025年达到1000公斤以上。若丰产期起5年内未达到产值,果益公司要按2元一斤价格向村民保底收购,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

“按市场价24元一公斤、盛产期一亩地1000公斤计算,除去前期投入,村民平均一亩地年收入达2000多元。”四川果益公司董事长李斌说。

选准产业 荒地变资产 农民变股东

遂宁市唐家乡万福村紧邻船山区,由贫困村花果村和牌坊村合并组成,幅员面积大,有6.6万平方公里,村中常住人口1000人,多为老人儿童。

两年前,万福村几乎没有什么村集体收入。因为土块小,基础设施差,很多企业看不上。为了帮村民富起来,万福村有过不少尝试,栽过辣椒、种过核桃、搞过蔬菜……有些没收益,有些保本,没法壮大集体经济。

“我们种植方式、运输方式都有些‘原始’,山上没有路,全靠人来挑,又没挣上钱,一年到头白白辛苦。”万福村村支书姚奎说:“单纯流转土地,村集体没收入,村民只有流转费,积极性不高。”

缺乏技术、缺乏资金、缺乏规模倒逼唐家乡去找合适产业。眉山泡菜、汶川脆红李、苍溪青花椒、竹鼠养殖……2018年,唐家乡及其帮扶单位遂宁市林业局在全省考察了近十个项目。“我们看的都是与本乡情况类似的产业,听人家介绍时心潮澎湃,回来一对比心灰意冷。”米扬举例说,比如泡菜,眉山都是高标准农场,我们这里坡地旱山,灌溉设施也跟不上。

选准致富产业不容易,要有前景又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这也是“三变”改革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我们找寻了大半年,偶然机会尝到羌红李,又去了资阳雁江区“羌红李”项目基地考察。”姚奎说:“雁江区地形地料、海拔高度、气候温度等和我们村相似,我们坡地也适合发展果树。”

前期洽谈、了解经营主体、考察产业前景、做产业规划、收集村民意愿……筹备工作花了近一年。”我们把林业局、农业局、司法局、规划公司等跑了个遍,请专家评估试验,同时观察企业资金、技术、实力和责任心。“米扬说。

“这期间,我们也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果益公司唐家乡项目负责人李志勇说。2019年3月,唐家乡开始试种第一批“羌凤李”。2019年末,万福村村集体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全村824户村民(其中包括124名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变身股民,将2400亩土地经营权折算成股份核算收益。

“三年后李子挂果,我就能拿到土地分红。现在我在地里务工,比如这两天栽南瓜苗,一天50元。”万福村脱贫户唐盛均,将自家的4亩地入股后,也成为股东之一。

利益同享 风险共担 共建美丽乡村

企业带村民,村民助企业,共同走上致富路。2019年末,2400亩“羌凤李”树苗全部栽种完毕,村里的84户村民通过两个月务工,户均收入3000元。

栽下了树苗,挂果要到2023年,预计盛产期是2025年。期间如何保障村民利益?“有效利用土地套种西瓜、冬瓜和南瓜,确保产业前期经济效益。”米扬说:“李子树长起来,采光不好种不了瓜了,就搞林下养殖。施肥、除草、养殖,每个月都有活路干,村民们家门口就能工作。”

“我们之前的农业园区,直接流转土地,或者与村集体合作,没有和村民建立直接关系。唐家乡“羌凤李”园区四方参与的合作模式,也是我们初次尝试。“果益公司唐家乡项目负责人李志勇说:“我们现在渐渐感受到这种深度合作的好处。比如减少我们劳动力不确定的风险,以前村民喜欢去种植园区旁的蔬菜基地工作,现在入股了,他们更愿意来我们这儿。这种模式也比直接流转土地更稳定,更容易复制。”

发展长期产业,要“粘”得住企业,也不能让企业背上过重包袱。“我们按项目进度给予资金,避免套取资金的风险。”米扬说:“挂果之前,地里收成按利润分配;挂果之后,才按产值分配,避免企业背负过重。我们还有共同账户储存部分分红,对冲风险。”

唐家乡“三变改革”的探索,对于村民,身份切实转变,既实现增收,又为家门口务工提供有效路径;对于村集体,壮大了村集体,增强村民抱团发展意识;对于企业,连片规模化种植,降低每亩地成本,减少劳动力风险,帮助企业发展;对于乡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田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缓解规模化生产和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让村民愿意留下来。“我们目标是美丽乡村,有产业,由观光康养,有风土人情。以前不敢想,现在迈出了重要一步,敢想也敢做。”姚奎说。

引企业带农户推项目是“三变“改革的重要抓手,要持续发挥效益还有不少事情需要留意,比如如何让职业农民真正走入“三变改革”?采访中,不少村干部提及劳动力短缺问题,到农忙时,他们要用面包车到处拉人工作。万福村今年劝说20多位中年村民留到村庄,“这段时间,我们向他们培训了农业技术,并承诺帮助他们二次创业,他们也看到了产业园前景。"姚奎说:“之后或许能让更多观望的人留下来建设乡村。”

(魏琴 川报观察记者 王若晔 遂宁观察 曹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