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业融合

www.scol.com.cn (2017-03-29 14:51:46) 来源:遂宁日报
编辑:陈岳海记者 陈竑  

    船山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业融合

  助推脱贫攻坚上新台阶

  【核心提示】

  产业发展,是深化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造血机能实现永久脱贫的根本之策。近日,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船山区产业扶贫的先进经验广受与会人员关注,唐家乡东山村、永河现代农业园以及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在产业扶贫方面所凸显的特色也令人瞩目。

  其实,这些成绩与船山区一直以来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有了船山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提质扩面发展高效特色种植和生态健康养殖,才能助推贫困村及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数据看成效】

  截至目前,船山区32个贫困村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2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5449亩,出栏优质生猪6.05万头、优质肉牛1005头、优质肉羊1.01万头、特色小家禽120.1万只,特色水产2500亩,新建农民专合社41个,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101户,发展齐全、温氏合作农户10户,区域内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4%,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50%,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圆满完成8个贫困村退出、4070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主要做法】

  产业规划引领脱贫

  因地制宜,以“优质粮油、绿色果蔬、花卉林木、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五大产业为抓手,制定了《遂宁市船山区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方案(2016-2018年)》《遂宁市船山区“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各贫困村也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确保了每个贫困村有1-2项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根据船山区区级财政投入产业扶贫总体规划,2016年-2018年,船山区级财政每年将投入2500万元用于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方向主要为产业基地园区良种引进、大棚设施、预冷设施修建、产业发展田间管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方面。

  土地流转助力脱贫

  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举办农博会、赴西藏招商引资会等,鼓励船山区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同时针对群众创业无项目,有针对性地编制包装农业产业项目22个。适当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土地租赁、入股、信托、代耕四种托管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户土地收益和就地就近务工收入,2016年,流转贫困户土地6190亩,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200余元。

  产业园区带动脱贫

  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助推产业扶贫,已形成以永河、唐桂、龙老复3个大园区为龙头,10个乡镇农业小园区为补充的“3+10”产业园区体系,将32个贫困村纳入园区规划,集中布局特色产业,新建永兴镇台湾牛樟、桂花镇可士可四季橘香、复桥镇蓝莓、西宁乡“兰泥湾”等特色产业园,园区产业对贫困村全覆盖,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拓展增收渠道加快脱贫

  用好扶贫产业基金,通过入股分红的模式,重点扶持有技术、无资金的企业业主,采取寄养托养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将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资金和生产性基础设施资金折合成股份,量化到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增加贫困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量化财政资金9700万元,涉及贫困户人均增收600余元。用活金融贷款,对想发展产业而无启动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免抵押和担保借款3000元-10万元不等的财政贴息贷款。积极推广高金寄养零风险、可士可二八分成、齐全四六分成等利益联结模式,在推进农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基础设施夯实脱贫

  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招引业主发展产业难度大等问题,集中项目整治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5000亩,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水稻产业)6000亩,中央财政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集中使用项目5000亩,基本实现了贫困村田成方、土成形、旱能浇、涝能排;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06公里,完成提灌站建设和改造332台、5040千瓦,新增农机设备2100套,其中补贴机具183台。同时适度超前规划建设贫困村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打捆资金保障脱贫

  始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破解涉农资金的条块分割,采取“同耕一块地、共干一件事、各管各的钱”的统筹模式,实行跨部门、跨年度统筹涉农项目,充分聚集支农资金,彻底改变涉农项目管理零散、资金投入分散、区域选择随意的状况,坚持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聚集,全区针对32个贫困村共整合省级财政涉农资金8578万元,整合其他涉农项目资金4061万元,集中财力重点支持贫困村“农民想办又办不到、业主想办又不愿投入”的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品牌打造推动脱贫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三大体系”,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积极申报农产品品牌认证。目前已打造出“李波鸡”“维城散养蛋”等乡土品牌8个,注册“河梓牌”“惠丰牌”“橘颂”等知名商标12个,同时依托“遂宁鲜”区域品牌,建立和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仁里桃花节、唐家骑游节的成功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贫困村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专家体系服务脱贫

  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队。100多名农技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按照“协助编制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积极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帮助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发展一个主导产业”的总体要求,分别到32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全年共推广优新农作物品种22个,推广节能增效先进技术16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118户,贫困村良种覆盖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全媒体记者 陈竑)

  【聚集资源兴产业 创新机制促脱贫】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关键。近年来,船山区坚持把脱贫攻坚当成“一号工程”,立足城区近郊的区位优势和都市农业产业优势,着力资源集聚和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具有船山特色的产业扶贫路子,有力推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1.6%。3月6日,在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现场,船山区的先进经验让参会者受益匪浅,全区产业扶贫的创新机制也大受推崇。

  坚持园区引领 着力龙头带动

  据了解,在发展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船山区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助推产业扶贫,立足永河、唐桂、龙老复3个大园区和10个乡镇农业小园区的“3+10”产业园区体系,进一步拓展扶贫产业集约化发展载体。做到园区规划全覆盖,按照贫困村区位条件,结合方案,将全部32个贫困村纳入“3+10”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集中布局特色产业。新建永兴镇台湾牛樟、桂花镇可士可四季橘香、复桥镇蓝莓、西宁乡“兰泥湾”等特色产业园10余个。

  船山区还坚持扶贫产业和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借势发展,通过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企业培育,深挖潜力、找准结合点,逐步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特色化扶贫产业体系。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项目化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以大项目落地见效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这当中,船山区引进的“十里荷画” 景区尤其引人注目,其建设进度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加强市场营销 注重利益联结

  船山区始终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加快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优化扶贫产业产品结构,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产销模式,构建起“产品对路、渠道多样、销售便捷”的立体化营销网络。立足成渝广阔的市场需求,大力实施扶贫产业品牌战略,坚持“紧跟市场需求”和“制造消费热点”两条腿走路,打好“优质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两张牌,成功打造“遂州保生香”“李波鸡”“维城散养蛋”等8个乡土品牌,注册“河梓牌”“惠丰牌”“橘颂”等12个知名商标,成功举办仁里桃花节、唐家骑游节。

  创新“订单生产”模式,农业企业与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贫困农民“签约”发展特色种养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原种和技术指导,出产后统一回购;创新“订单销售”模式,由区内顺意通等电商平台公司与贫困村签订订单扶贫协议,提前预订各类农副产品,向网民、企事业单位预售产品。坚持把发展电商产业作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建成区级农村电商营运中心以及7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在全市率先实现贫困村网点全覆盖,确保农产品不积压、不滞销,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销售网络。

  强化服务意识 建立保障体系

  全区上下还千方百计在资金、技术、组织等三个方面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16年,整合涉农资金2.26亿元,其中80%以上投向贫困村,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公益性+经营性的农技服务体系,抽调100多名农技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组建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队,鼓励农业企业为贫困村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等服务。2016年,在32个贫困村推广优新农作物品种22个、节能增效先进技术16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118户,贫困村良种覆盖率提高10%。在老池等乡镇探索建立脱贫攻坚联村党委,下设产业协会党支部、青年党员党支部和5个贫困村党支部,将5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等职能整合起来,实行工作力量统一管理、脱贫产业“抱团”发展、工作实绩统一考评。 (全媒体记者 陈竑)

  【产业扶贫亮点项目】

  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

  点位特色:新型经营主体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涵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850户、2850人,有耕地面积2678亩。近年来,东山村采取信托流转、租赁流转、倒包返租、入股分红四种模式放活土地经营权,全村流转土地2489亩(流转率达到94%)。充分利用区政府打捆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培育了可士可、高金、胜强农场、开创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1个。坚持“产村相融”的原则建设富民新村,新建新村110户、316人,风貌改造507户、1489人,养老院、文化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一应俱全。基本形成“坡地四季果园、坝地绿色菜园、旅游农家乐园、村庄美好家园”的东山模式,以前“十年九灾”的偏僻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康居新村。

  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

  点位特色:现代物流、电商等新业态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国内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于一体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公司采取“电商+城乡共同配送”的方式,在船山区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及乡村服务站(点)77个,实现了贫困村站点全覆盖。

  一是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对有创业愿望和潜力的贫困户,提供创业就业指导和贷款担保,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村级站点负责人,贫困户月均增收达1500元。二是助推农产品上线销售。通过实施本土特色品牌工程,“皮球桃”“川优6203”优质大米等本地产品穿上了品牌的外衣,75个品牌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入了社区超市、大型卖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确保所有产品不积压、不滞销。2016年,全区贫困户通过上线交易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80万元。三是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按照1‰的比例,从月销售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

  船山区永河现代农业园

  点位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船山区永河现代农业园总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涵盖永兴镇、河沙镇、仁里镇共三个乡镇的5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1个、贫困人口6466人。

  脱贫攻坚以来,该园区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业主主体”思路,坚持“大园区+小园区+业主”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产业园区带动脱贫新样板。一是园区规划全覆盖。在园区规划时,将区域内的11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农业园区,坚持统筹基础设施、统筹产业布局、统筹龙头企业带动“三个统筹”,协调推进园区发展和精准脱贫。二是龙头企业参与脱贫全覆盖。充分发挥区政府建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园区内企业通过拓展产业基地、增加务工岗位、加强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融入现代农业全覆盖。将园区内贫困户的家庭种养接上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支持,降低贫困户经营风险。四是利益联结全覆盖。大力推广二八分成、零风险寄养、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等利益联结模式,园区内贫困户全部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共赢关系,扶贫产业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700元。(全媒体记者 陈竑)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新闻热线:0825-2988219 微信爆料:川报遂宁)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